非法获取技术信息!14名“内鬼”侵犯商业秘密被判刑

2025-09-01 0 167

近日,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尊湃通讯科技(南京)有限公司(下称尊湃公司)侵犯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(下称海思公司)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一审判决已生效。据介绍,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“内鬼”侵犯商业秘密案件,该案中被非法获取的技术信息估值达3.17亿元。

非法获取技术信息!14名“内鬼”侵犯商业秘密被判刑

  据了解,海思公司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(下称华为公司)的全资子公司。2011年,华为公司启动Wi-Fi芯片研发项目,后由海思公司负责该项目,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长期自主研发,取得Wi-Fi芯片相应技术信息,并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。

  公开资料显示,尊湃公司成立于2021年,主营业务为高端芯片设计,其创始人为此案的被告人张某。被告人张某原系海思公司射频芯片开发部门负责人,离职后创立尊湃公司,拉拢周某甲、刘某、周某乙、顾某等人加入,并决定研发与海思公司同类的Wi-Fi芯片。

  为了缩短研发周期、加快吸引融资等,张某指示周某甲等人以良好的薪资待遇、发展前景等为条件,继续招募海思公司员工高某、王某等7人加入。此7人在离职前后应尊湃公司要求,自行或者勾结仍在海思公司任职的员工,以截屏、抄录、微信传输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海思公司技术信息,用于尊湃公司芯片研发。

  2024年4月10日,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对张某等14人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向法院提起公诉。

  据悉,办案中,检察机关办案组为应对涉案技术信息多达40余项且属于尖端技术,14名被告人分别涉及不同的技术信息侵权等问题,聘请了多名通讯行业资深专家进行专业解读,精准区分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发挥的作用,并针对海思公司内部管理漏洞精准制发检察建议。面对被告人当庭辩解,公诉人从证据、法理和情感三层递进式开展法庭教育,最终被告人均自愿认罪。

  2025年7月28日,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,认定14名被告人均犯侵犯商业秘密罪。其中,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,并处罚金300万元;周某甲等4人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至三年,并处罚金150万元至120万元不等;高某等9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,并处罚金100万元至20万元不等。目前,一审判决已生效,14名被告人均未提起上诉。

  “商业秘密是现代经济社会中重要的知识产权,不仅关系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安全,还关系到国家高质量发展。”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厅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,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力度,依法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,以法治之力服务创新发展。

henan.plus 案例解读 非法获取技术信息!14名“内鬼”侵犯商业秘密被判刑 https://henan.plus/fei-fa-huo-qu-ji-shu-xin-xi.html

常见问题
  •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专利权(发明专利、实用新型、外观设计),商标权,著作权(版权),商业秘密,植物新品种权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其他类型.
查看详情
  • 不同类型专利的条件略有不同: 发明专利:具有新颖性、创造性、实用性 实用新型: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,技术改进 外观设计:具有新颖性、美感,适用于工业应用
查看详情
  • 商标查询(是否已被注册)-准备材料(申请人身份证明、图样、商品/服务类别等)-提交申请-形式审查-实质审查-公告期(3个月异议期)-核准注册,发证.
查看详情
  • 发明专利:1.5-3年左右 实用新型/外观设计:6-12个月 商标注册:一般7-10个月 版权登记:30个工作日左右(通常更快)
查看详情